走进青大
我校承办“第二届劳动经济学科建设研讨会”
发布日期:2018-05-30   浏览:[]

  5月26日,由劳动经济学会主办,我校劳动人事研究院承办的“第二届劳动经济学科建设研讨会”举行。与会学者围绕新形势下中国特色劳动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军出席活动并致辞。他指出,劳动经济学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经济学是当务之急。立足青岛、融入青岛、服务青岛始终是我校的战略。为配合推进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立足于青岛市地域发展特征与企业产业特色,我校成立了“劳动人事研究院”,并于近日获批“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标志着研究院各项工作跃升至新的台阶。

 

  劳动经济学会会长张车伟指出,中国经济的发展现实以及劳动经济学科理论均发展到了新的历史阶段,这对于劳动经济学科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背景下劳动学学科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而基于国情的教材体系建设是学科体系发展的基础。劳动经济学教材体系建设要遵循三大原则:一是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二是吸纳国际成熟的劳动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三是要紧密结合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等现实问题。上述原则亦构成了中国特色劳动经济学教材体系的核心要义。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赵忠认为,劳动经济由于涉及学科范围广泛,相关研究一直呈现碎片化形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学科设置同社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学科体系不够健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比较薄弱”,这对劳动经济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的“高校可自主设置交叉学科,按一级学科管理”政策,为劳动经济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赵忠提出了建设劳动经济管理一级学科的构想,对学科性质、学科目标、二级学科目录、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进行了论述和展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冯喜良指出,经济社会发展新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给劳动经济学科带来了新的研究议题。新经济形态和技术革新催生了灵活雇佣模式的发展,灵活雇佣中的劳动者权益保障以及灵活雇佣模式的健康发展等问题亟待劳动经济学者开展更深层次的研讨。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张勇表示,新时期振兴劳动经济学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经济理论体系的需要。高校应围绕“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劳动经济学科教育教学新方式。

 

  我校劳动人事研究院院长谭泓认为,劳动学科涉及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伦理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十余门学科,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交叉学科”。从目前发展形势来看更加重视劳动学科的准确分类归属以及更加重视推动新兴交叉学科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