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关键年,浙江、上海作为首批改革试点省份,取消文理、实施科目组合,浙江并将采取“专业(类)+学校”投档模式;山东、天津、海南将合并本科批次。随着我校一流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和“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多元”、 “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招生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招生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选拔一批优秀的高质量生源对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对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我校本科招生方案,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优化结构、适控规模
1.减少总体规模。2017年本科招生计划共8375人,比去年减少了482人,主要减少中外合作办学类项目招生规模,总体类型结构和规模得到进一步优化。其中,山东省内招生计划6374人,山东省内传统的原本科一批理科计划总数3626人,与去年基本持平;文科计划811人,比去年增加近100人。山东省招生计划中还包含艺术类405人;综合评价招生150人;免费师范生221人;师范类(面向青岛招生)360人;中外合作办学类156人;校企合作办学软件工程(服务外包)专业300人;山东省农村专项计划160人;春季高考70人;3+2转段75人。
2.增加招生省份。2017年首次在北京、上海、西藏招生,招生省份达到31个,加上港澳台侨招生,实现全域覆盖。
二、整合大类、创新模式
1.实行“专业+专业类”招生模式。为进一步深化一流本科教学改革,培养一流人才。学校实行18组专业类招生,融合了计算机、电子、经济、金融、数理化、材料、管理、生物、机械等54个专业,学生入校后接受一或两年的通识教育,后期专业类内分流接受专业教育,有利于学生熟悉学科、了解专业,有利于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规划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发展方案。其他45个专业仍然采用专业模式招生。
2.创新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招生计划150人,比去年增加50人,通过破壁、拆墙、交叉等方式,打破学科界限和壁垒,设立了人文科学类(历史学类)创新实验班、语言大数据创新实验班、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实验班、电子信息类创新实验班、计算机类(软件工程类)创新实验班、华大基因创新实验班6个创新实验班,重点打造“跨学科、横交叉、重多元、强实践”的人才培养特色,由“混合编班、统一培养”转变为“独立成班、个性培养”,助力更多具有创新潜质或学科特长的优秀学子圆梦理想。
三、突出特色、强化优势
1.新增4个招生专业或方向。
(1)新增标准化工程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2个专业,标准化工程专业是为适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及供给侧改革而开设的应用性及管理功能极强的一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采用材料类大类招生,培养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综合型人才。
(2)新增新闻传播学类理科招生方向、临床医学(5+3)眼科招生方向。
2.增加优势和特色专业招生规模。理科中,药学专业增幅为71%、临床医学专业增幅为62%,英语、医学影像学、金融学类、工商管理类(会计学、财务管理)、口腔医学、生物科学类、公共管理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等专业招生规模增幅均在20%以上;文科中,工商管理类(会计学、财务管理)增幅为200%、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增幅为100%,金融学类、经济与贸易类、英语、哲学、旅游管理类等专业招生规模增幅在30%以上。
四、合并批次、调整比例
1.2017年山东省将合并原来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为本科批,我校在山东省内本科录取批次有两类:
(1)提前批。包含艺术类、综合评价招生、免费师范生、高水平运动员。
(2)本科批。包含普通类、体育教育;师范类、中外合作办学类、校企合作办学类、春季高考。其中,师范类(面向青岛地区招生)填报高考志愿时作为一个单独高校志愿。
2.调整投档比例。我校在山东省文理类投档比例由原来的1:1.05调整为1:1.03,其他省份仍然按照1:1比例投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