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介绍
发布日期:2022-05-06   浏览:[]

机电工程学院

一、学院简介

学院源于1958年设置的纺织机械专业,1993年青岛大学四校合并,1997年原理工学院机械系和原纺织服装学院机电系合并组建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设置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1999年设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2002年设立工业设计专业,2010年设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2013年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更名为机械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2020年设置智能制造工程专业。2001年获批车辆工程硕士点,2003年获批机械电子工程硕士点,2006年获批热能工程、工业设计工程硕士点,2011年获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2017年获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学院形成了目前五个本科专业、三个一级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和两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的532办学格局。

学院现有教职工130人,外聘院士1人,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泰山学者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教授21人,副教授45人。全日制在校生2318人,其中本科生2077人,研究生241人。

学院设有智能制造工程、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五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机械工程方向之一)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以及山东省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青岛大学校级品牌专业。

学院下设工程设计及理论系、机械设计及制造系、车辆工程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和工业设计系6个教学系。此外,还建立了多家校外产学研教学实习、联合培养和科技合作基地。

学院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创新。近五年承担和完成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5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省级高等教育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学院拥有机械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热能工程4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工程3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处。

拥有“电动汽车智能化集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新型动力集成及环保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省部科研技术平台,以及“低碳能源与能源装备节能减排技术团队”、“车辆动态仿真及轻量化技术团队”、“新型纳米材料与环保装备技术团队”等多个特色科研团队。

学院科研力量雄厚,承担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重大专项、关键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企业项目等科研项目。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1项、部省市级项目30余项,横向合作项目60余项,获科研经费6000多万元。获省部级奖励3项,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及CAD/CAM系列图书60余部。

为全面提升我院本科学生培养质量,构建专业理论与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产学协同育人相融合的专创融合+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产教共赢,打造校企合作新范本,经青岛大学、海信集团和青特集团协商面向本科学生组建“青大·海信班”和“青大·海信班”。学院分别于20201031日和1219日分别完成了首届青大·青特班和“青大·海信班”的开班仪式,并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开展了首届校企联合本科人才培养特色班的教学工作。

二、学院招生专业

1.专业介绍

机械工程专业属于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山东省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现设有机械电子工程和车辆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学制四年。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和智能制造技术3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立足青岛,面向山东和全国,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定位,重点面向山东省特别是胶东半岛经济圈的机械装备制造业、家电制造业和汽车产业,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高度社会责任、良好科学批判思维、强烈创新精神、开阔国际视野,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能源与动力工程是以工程热物理相关理论为基础,面向能源转化利用及动力系统领域的专业,培养方向主要涉及热力发电、空调制冷、新能源等方向,其中,热力发电方向要求侧重掌握热力发电相关的知识技能;空调制冷方向要求侧重掌握空调、冷库相关的知识技能;新能源方向要求侧重掌握新能源开发方面的知识技能。培养具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宽厚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能源高效洁净转化与利用、能源动力装备与系统、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等方面专业知识,能从事能源、动力、环保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运行控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工业设计专业是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学科,是科技、艺术、人文、经济、管理等多领域知识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设有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工业设计是驱动创新、成就商业成功的战略性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创新性的产品、系统、服务和体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品质,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家制造业设计能力和工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专业主要培养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具备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和应用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及科研教学单位从事产品开发与创新设计、信息交互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展览展示设计、设计研究或教学工作的应用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属于山东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2021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为6年(20211月至202612月),该专业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专业,融合了光学、机械、电学、计算机、信息、控制等学科内容,在现代工业、航天、军事、信息、能源、材料、生命、环境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主要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在机械制造及相关领域从事测量、控制、智能仪器系统的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良好发展能力的中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融合了机械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多个学科,集成了智能化设计与制造、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运维管理等关键技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备智能制造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基于信息化前沿技术从事智能制造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成为本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 培养特色及优势

 机械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50余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人,泰山学者1人,教授14人。近年来本专业获评山东省教学名师3人,获批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已建设省级精品课程5门,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5门。

专业秉承“加强学科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重视实践创新、发展健康个性”的教育理念,以“智能机械制造”为培养特色,以“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为培养重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业界需求为牵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学生培养质量高,近三年本专业学生获得大学生学科竞赛国家级奖励60余项,省级奖励150余项。

近年来考研升学率达40%以上,毕业生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一流高校深造,考取双一流院校学生占考研人数的70%以上,本专业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特色办学理念,秉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教育宗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产出为导向、以业界需求为牵引”的教育理念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了制冷与空调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新能源与储能三个专业方向,并融合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本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青岛大学校级品牌专业。已形成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办学体系: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

本专业与山东省能源生产、装备研发及制造单位构建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了一批校企合作基地。实习企业包括海尔、海信、澳柯玛、五大发电集团及青岛能源集团等。

近三年指导本科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3项,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国家级奖项14项,省部级奖项28项。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就业领域集中在山东省内外能源生产、装备研发及制造单位,专业相关度高。近三年考研录取率在35%以上,大部分学生考入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山东大学等本学科实力较强的高校。

工业设计专业充分综合工业设计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及学校相关学科优势,专业建设以应用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文理交叉,突出重点,注重实践,强化创新”为基本原则,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协调发展”的专业特色,体现出专业的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将工业设计与先进制造业、互联网产业相融合,面向轻工家电、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健康医疗、交通运输等行业开展集成创新与设计应用研究,进行产品和服务的整体研发与创新设计,形成了工业设计理论与方法、产品开发与创新设计、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设计策略与设计管理等研究方向。从现阶段社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出发,构建了一专多能的应用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以工业产品设计为重点发展方向,同时兼顾信息交互设计、交通工具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展览展示设计等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具备工业设计学科坚实的系统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创新设计能力,能够胜任现代企业和专业设计机构的产品企划与设计开发、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等工作。毕业生综合素质全面,适应面宽,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广泛认可。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之”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办学传统与特色。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及能力、宽泛的测控技术应用能力、仪器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及初步的经营与管理能力。

本专业应届考研录取率40%左右,大部分学生考取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等本学科实力较强的高校。专业就业前景良好,一次就业率95%以上,大部分毕业生在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从事技术工作,部分在中车集团、海信集团、浪潮集团、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东软载波智能电子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工作。

二、人才培养质量

1.知名校友

华玉松,中共青岛市市南区委书记

孙志宏,东华大学机械学院副院长、博导

付志斌,青岛港务局通讯公司党委书记

张波,青岛九安控股集团、青岛建设装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杜兴坤,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物资部管理处处长

王青云,中国国家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杨永,盛安建设集团控股子公司山东天景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高强,新泰惠众经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别清峰,海信空调有限公司副总裁

李延成,南京工业大学高层次人才教授,中央组织部国家特聘青年专家

张伟,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标准技术负责人

綦振兴,厦门航空飞行总队安全质量部经理,波音787机长教员,国家二级飞行员,全国民航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高洁,浪尖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浪尖学院执行副院长。

李励,京东方科技集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中心工业设计Studio设计总监

袁婉丽,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

高洁,浪尖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浪尖学院执行副院长

丛炜峰,山东鸭嘴兽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殿旋,深圳车泰斗科技有限公司CEO

晁玉龙,青岛上诺婴童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2.学生就业深造情况

1)部分深造院校

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

2)就业主要方向

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车辆工程等领域的科学研究院所、大型企业等单位从事相关的机械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从事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与空调工程、新能源与储能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试验、管理、教学等工作。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家电、轻工、电子信息、机械装备、交通运输等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互联网行业相关企业、专业设计公司、科研单位等从事产品设计与研发、用户体验设计、交互设计、设计研究、技术开发与管理等工作。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生在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从事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

3)主要就业单位

中车集团、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澳柯玛集团、浪潮集团、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东软载波智能电子有限公司、英特尔大连半导体公司、青岛能源集团等。

3.联系方式

1)咨询电话

机械工程: 程老师,13665329765

能源与动力工程: 马老师,13854283816

工业设计: 赵老师,13361261319

测控技术与仪器: 沈老师,18706487817

2)电子邮箱

机械工程:   chenglianjunwp@163.com

能源与动力工程: qdhiking@qdu.edu.cn

工业设计:   zhaobo266@163.com

测控技术与仪器: shenhui@qdu.edu.cn

3)网址

http://jdxy.qdu.edu.cn/

4)微信号及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4.学院风采及优势特色图片展示

创新创业1

3D大赛总决赛


迎新篮球赛

迎新篮球赛


校企合作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上肢康复机器研制

工业设计专业师生与海信集团工业设计中心进行合作项目汇报交流-2

与海信集团工业设计中心进行合作项目交流

四、学院特色和亮点

1.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成绩突出

学院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突出特色实效,以大学生创新实践协会、机器人协会和三维建模协会等学生科技创新社团为平台,着力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学生科技创新骨干队伍,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与创业计划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竞赛活动,近三年来荣获国家级奖励68项,省部级奖励200余项。已形成了自主学习、主动实践、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学风。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就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强,连续多年被评为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

创新创业2

2019年龙鼎奖颁奖典礼

2.国家级科研平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电动汽车智能化动力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017 年由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拥有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测试系统、动力电池及电池组性能测试系统、动力电池及材料热测试系统、动力电池材料分析测试设备、动力电池组环境试验系统、动力电池组可靠性试验系统、汽车转鼓试验台、60千瓦燃料电池系统整车试验平台、整车控制器及电机控制器硬件、软件开发系统、大型动态数据采集系统、全自动影像测量仪、液压试验台、发动机试验台等先进的研发检测设备。中心在动力电池开发及设计、动力源智能集成 及管理技术、智能充电技术、动力传动系统智能控制及设计优化技术、燃料电池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初步建立了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试点的技术研发体系,主持或承担国家科技项目 26 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 2 项,行业标准 3 项,团体标准 4 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14 项,其中“新能源汽车高性能动力 电池研发与应用”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种直流降压电路”获山东省人 民政府专利奖二等奖;获批专利 167 项(含发明专利 97 项);制定新技术及新工 艺 21 项,全部在联合单位得到推广应用;实现成果转化 35 项;发表学术论文 570 余篇。





3. 大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举办“青春志·中国梦最美机电”“百十征程,携手共进”“向国旗致敬,为青春喝彩等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热情。举办多种文体活动,强健了学生们的体魄,增进了友谊,提高了学生们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增强了学生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举办“浪花”志愿服务团、“学雷锋”主题月、“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文明一日行”活动等系列活动,提升公益文化深度广度。探索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打造志愿服务品牌;以权益服务为重点,服务青年成长。

_MG_3472

大学生运动会


“浪花”志愿服务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