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介绍
发布日期:2020-05-28   浏览:[]

数据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

学院概况

数据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设有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3个教学系,以及教学实验实训中心、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学院具有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资质,是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成员单位,拥有山东省健康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市船舶建造智能精度测量工程研究中心,内设软件工程研究所、图像处理与虚拟现实研究中心、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心、互联网教育研究中心、智能系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智慧地质大数据分析研究中心等6个研究机构。全日制在校生2336人,其中本科生2204人,研究生105人,学历留学生27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2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6人,在读博士5人,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1人,青岛市拔尖人才1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1人,青年卓越人才3人。

学科与专业设置

学院承担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任务,拥有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形成了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生物信息技术与生物大数据等5个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

学院拥有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三个国家新工科重点建设专业。软件工程专业是学校首批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4个专业之一。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技与技术等专业入选学校“十三五”一流本科建设,并于2016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专业群建设立项,“十三五”期间省财政支持经费2000万元。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学校特色专业,2015年获批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支持经费300万元。2018年软件工程专业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立项建设,三年省财政支持经费1200万元。2018年江永春团队主讲的《视听语言》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双万计划)。学院紧跟学科前沿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及时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充实到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以满足社会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2019年,软件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已受理。

科学研究

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纵向科研项目28项,横向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700多万元。师生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EI/SCI收录10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30余项。

国际化办学

为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水平人才,学院充分利用校内外、国内外资源,积极推进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国际化。与印度NIIT合办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服务外包人才。

学院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在职中青年教师出国访学,并吸引国外优秀教师来院承担本科、研究生教学任务。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研究生、本科生出国交流,每届约10%的学生有国外学习经历。学院启动了本科生、研究生层次的学历留学生教育,2018年招收软件工程专业学历留学生。

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立足学生“成人”和“成才”两大基本任务,结合专业特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抓好理论教学,强化实验、实习、实训、实践等环节,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

应届毕业生考研率逐年提高。2017年共136人考取国内研究生,其中,考入985、211高校共89人,占考取国内研究生人数的65.45%,另有29人申请国外研究生;2018年,共有152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考入985、211高校共87人,占考取国内研究生人数的65.9%,另有20人申请国外研究生;2019年,共有181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考入985、211高校共105人,占考取国内研究生人数的67.3%,另有25人申请国外研究生。

科技创新卓越品牌建设取得成效。学院整合专业群优势打造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制定一系列奖励政策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创意、创新、创业活动和科技竞赛,已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文化氛围。到目前为止,我院已成立近十个创新团队、二十多个创新兴趣小组。学生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成果丰硕。2017年,获国家级一等奖17项、二等奖76项、三等奖39项,省部级一等奖72项、二等奖87项、三等奖61项;2018年,获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40项、三等奖21项,省部级一等奖64项、二等奖84项、三等奖97项;2019年,获国家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24项,省部级一等奖76项、二等奖104项、三等奖115项。

专业介绍

软件工程专业

青岛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主动适应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培养熟练掌握软件工程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方法,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工程素养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卓越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2012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3年与印度NIIT共建软件工程专业,2016年以软件工程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重点建设立项,2018年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开始招收本科学历留学生,2018年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2011年获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获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逐渐形成了本、硕、博层次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软件工程专业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4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14人;博士1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1人,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专业教师硕博比已达到92%。专业教师已连续4年荣获青岛大学教学“十佳教师”称号,近年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SCI/EI论文15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办学16年来,为社会输送5000余名毕业生,通过引进外籍教师和选派教师海外访学,引进国外课程体系,支持学生出国交流访学,招收学历留学生,构建起国际化办学体系;通过与印度NIIT校企共建专业,与海尔、海信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聘请产业导师,建立了“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将创新创业融入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创新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

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目前已在百度、腾讯、网易、京东、海尔、海信等国内多家知名企业的研发岗位与管理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多家软件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在软件开发、技术创新、大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表示肯定。近年来,就业率稳定在94%左右,其中2018届一次就业率为93.15%,平均月薪酬为5832.14元;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满意度约为96.6%,其中2018届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8%;自主创业人数、初创公司数量均稳中有升。

数字媒体技术

青岛大学数据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是山东省示范性软件类学院(联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集计算机技术、艺术设计、影像创作于一体,涉及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专业。该专业遵循产出导向教育(OBE)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国际视野,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高,熟练掌握数字媒体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在传媒、文化和大数据等领域从事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2008年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开始招生,2012年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本科办学)项目首届招生,2013年获批数字媒体技术(教育部本科目录调整)本科专业招生。

2015年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获批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资助,支持经费300万元。2016年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重点建设立项,支持经费2000万元。

目前本专业所属一级学科已形成本、硕、博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本专业按软件工程类招生,第一年按平台培养。本专业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国际视野,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高,熟练掌握数字媒体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在传媒、文化和大数据等领域从事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95%,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比列近6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有海外经历的教师占45%,外籍教师5人,形成了中青年为主的高水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老师们注重教研、科研,成果显著。近三年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30余篇,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建设MOOC课程5门,其中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出版教材10余部,其中“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5部。

主干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造型基础、设计基础、平面设计基础、三维动画基础、三维动画设计、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去向为数字娱乐、出版、新闻等文化传媒行业,虚拟现实、游戏设计等新媒体技术开发企业、软件开发企业,政府(部队)机关及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及其它数字媒体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制作企业。也可继续攻读国内外数字媒体技术及相关专业硕士学位,优秀毕业生可免试就读硕士研究生。

从本专业开始招生以来,已先后为社会输送1600余名毕业生,形成三大特色:

1.多元化的师资队伍:专职、兼职(外校专家和企业技术专家)和外籍教师构成教师团队;

2.基于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遵循OBE理念、与行业发展同步、坚持立德树人,立足当地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3.突出能力培养:校企融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满足行业需求。

有同学说,我们是理科生,也是艺术生,我们学习计算机技术,我们也学习影音创作艺术,我们编辑程序到深夜,我们设计UI、虚拟仿真到天明。也有同学说,我们左手敲的是键盘,右手拿的是画笔,脑海中是自己的创作设计。

近几年,同学们积极参加国内外科技创新项目设计大赛,先后获批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10多项,校级项目90余项。在国家级大赛中先后有150人次获奖。继续深造的同学多数升入国内外一流大学就读,其中有数十位同学选择国外知名高校就读。截止到2018年年底,2018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超过90%,专业对口率达80%以上。本专业一志愿报考率逐年提升。2019年省内外本科生的一次录取率及报到率均为100%,其中考生报考率超过200%。

跨马簪花鹿鸣宴,不负映雪囊萤时。经过高考洗礼的万千学子,你们即将面临人生的重要选择。我们在青岛大学,真诚邀约你们的到来。

智能科学与技术

智能科学与技术是跨学科新工科专业,其核心是人工智能,其产出为各类各级人工智能人才。

为迎接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在“第一届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学术研讨会”上,提出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2004年,北京大学率先开展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招生。

青岛大学2010年申报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并获批准,次年完成了首次本科招生,是山东省第一个设立该专业并开始招生的,截止到2018年,也是山东省唯一。在连续培养六届毕业生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内涵,建立了行之有效、可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方案。

青岛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践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质量理念,强化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创新性、工程实践性特色,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坚持立德树人之根本,遵循知识、能力和素质、创新与创业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基础知识宽厚、工程技术能力扎实、创新创业意识浓郁、人文素养丰富、满足新旧动能转换需求的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领域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

本专业拥有一支团结向上、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8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博士中6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或进修经历,均具有人工智能方向的行业或科研经历。

本专业重视学生的理论基础培养,尤其是数理基础,长远发展有后劲。近3年来,毕业生到国内外名校读研深造的比例为31%、34%、38%,受到读研接收单位好评。

本专业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利用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参加各种课外项目,锤炼能力。

本专业施行项目导师制,课赛结合,鼓励学生广泛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在人工智能领域各种竞赛中夺得佳绩,熏陶了科学素养,培养了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

获得全国智能车竞赛一等奖、华为杯竞赛一等奖多人次,山东省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多人次,以及其他各种赛事大奖。

如果你想学习人工智能,探索未知世界,那加入青岛大学数据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