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自动化学院的前身是1979年山东纺织工学院设置的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自动化学院是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单位,中国自动化学会数据驱动控制学习与优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
1.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82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新加坡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IEEE Fellow 2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3人,教育部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青岛大学首席教授2人,入选科睿唯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3人,泰山学者3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3人,山东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博导17人,教授19人,副高职称14人,博士64人。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立项建设团队1个;全国模范教师1人,青岛市劳动模范1人。
葛树志 教授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
于海生 教授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侯忠生 教授
(青岛大学首席教授)
2.教学机构与本科专业
学院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系统科学系、青岛大学未来研究院、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5个教学机构。学院拥有“自动化”、“机器人工程”两个本科专业。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和校级品牌专业。“自动化”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并设有创新班、卓越班;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自动化专业群项目。自动化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纳入《华盛顿协议》互认名单。
3.一级学科与学位授权点
学院“工程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拥有“系统科学”博士后流动站,“系统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系统理论、系统分析与集成、复杂系统建模与调控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系统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系统理论”、“系统分析与集成”、“复杂系统建模与调控”、“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等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并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4.科研与学科平台
学院拥有“系统科学”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工程学”、“系统科学”山东省一流学科; “系统理论”山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山东省重点学科;学院拥有2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3个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工业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电能变换与先进控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电力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4个校级科研机构(青岛大学复杂性科学研究所、青岛大学未来研究院、青岛大学系统科学研究院、青岛大学自动化研究所)。
学院建立了“基础、专业、研究”三级实验室平台体系。青岛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电类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与工程训练平台;学院的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自动化)和自动化专业实验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专业技能训练平台;学院与西门子公司、欧姆龙公司、北京亚控(组态王)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了多个联合实验室。
5.教学科学研究成果
近年来,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承担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10项,包括: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与电气类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自动化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省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6项,包括:自动化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团队。承担和完成各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80余项;主编、编著各级各类教材16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70余篇。
学院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46项,国家“863”计划2项,获批山东省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项目(5000万元),教育部科技项目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38项,市厅级项目11项,横向项目90余项。在IEEE系列汇刊、《Automatica》、《自动化学报》、《中国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700余篇(ESI、SCI、EI收录500余篇);出版著作、编著10余部;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获得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第二完成单位),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山东省青年科技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青岛市科技奖3项,青岛市青年科技奖2项。
6.人才培养成果
学院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成绩显著,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普遍赞誉。近年来,自动化专业学生获“创青春”国家级金奖1项,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 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6项, 中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中国机器人格斗大赛一等奖1项,欧姆龙杯全国自动化控制应用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中国机器人水球赛冠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获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2020机甲大师对抗赛三等奖1项,全国英语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山东省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7项、二等奖30项,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山东省计算机技能大赛金奖、铜奖各1项、“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国家三等奖2项,省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学生的就业率和考研录取率位居全校前列,许多学生考取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
毕业生就业单位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中车集团、青岛港、海信、海尔、华为、朗讯、青岛软控、西门子、罗克韦尔、欧姆龙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目前在校学生1350余人,其中,本科生近1000人,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350余人。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二、专业介绍
1.自动化专业简介
自动化专业创建于197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和校级品牌专业。“自动化”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并设有创新班、卓越班;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自动化专业群项目。拥有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规划教材。
自动化专业目前支撑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两个学科。依托自动化专业建有“系统科学”博士后流动站;“系统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并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系统理论”是山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是山东省重点学科;自动化学院获批“工程学”山东省一流学科,“系统科学”山东省一流学科。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自动化专业群项目。
自动化专业教师团队现有专任教师65人,其中新加坡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IEEE Fellow 2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3人,教育部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青岛大学首席教授5人,入选科睿唯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4人,泰山学者3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3人,山东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博导12人,教授(特聘教授)18人,副高职称26人,博士学位53人。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立项建设团队1个;全国模范教师1人,青岛市劳动模范1人。目前在校本科生近1000人。
自动化专业建立了“基础、专业、研究”三级实验室平台体系。青岛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电类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与工程训练平台;学院的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自动化)和自动化专业实验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专业技能训练平台;学院2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3个省重点实验室和4个校级科研机构,为师生提供了优越的科研与创新条件。学院与西门子公司、罗克韦尔公司、欧姆龙公司、美国微芯公司、北京亚控(组态王)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了多个联合实验室。自动化专业建有运动控制实验室、计算机测控与网络实验室、过程控制实验室、检测技术实验室、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自动化专业创新实验室、系统仿真实验室、电气控制与PLC实验室、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电机与拖动实验室、机器人工程实验室、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实验室、智能工厂实验室和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
近年来,自动化专业在科学研究取得一系列成绩:获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山东省青年科技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青岛市科技奖3项,青岛市青年科技奖2项;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42项,国家“863”计划2项,获批山东省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项目(5000万元),教育部科技项目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33项,市厅级项目6项,横向科研项目80余项。在IEEE 系列汇刊、《Automatica》、《自动化学报》、《中国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0余篇(ESI、SCI、EI收录500余篇);出版著作、编著10余部;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
青岛大学自动化专业拥有“智能测控与网络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三个专业方向,其培养目标定位是工程研究应用型人才。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国际视野、组织沟通能力、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自动化领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成为在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等领域从事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测控技术与网络、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电力电子技术、机器人控制等方面的设计、开发、维护、管理和科研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通过5年左右实际工作的锻炼,达到以下能力:
(1)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坚守职业规范,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并能考虑社会、法律、环境等多种非技术因素;
(2)能够独立从事自动化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具有工程项目分析、设计与开发的专业能力;
(3)能够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关注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5)具备工程项目管理与协调能力,具有组织管理、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二十一世纪,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和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中,自动化相关技术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已经拓展应用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制造业、信息技术(IT)产业是吸纳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最多的行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我国正在加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对自动化专业人才从数量到质量都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需求。特别是2012年德国提出并积极推进工业4.0后,在国家战略需求的驱动下,我国也于2015年推出了中国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与知识自动化攻城掠地,这些既向自动化提出了挑战,更为自动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本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专业知识面宽、综合性强,因此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宽,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就业率高。目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等领域的企业,从事与自动化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毕业生就业单位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中车集团、青岛港、海信、海尔、华为、朗讯、青岛软控、西门子、罗克韦尔、欧姆龙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学生的考研/出国深造率位居全校前列(近几年一直维持在40%以上),许多学生考取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985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
2.机器人工程专业简介
青岛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是顺应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面向国家机器人科技技术的发展趋势而设置的自动化类专业。该专业依托自动化专业基础课程,融合机械工程、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信息处理等多学科专业知识,培养掌握机器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可在三至八年完成学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作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最前沿的学科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应用的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具有团队组织协调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具有融合掌握多学科基础理论的专业优势,就业和深造前景十分广阔。
本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现有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副主席1 人;国家级人才 5 人;IEEE Fellow 2 人;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 2 人;泰山学者、突出贡献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等省级人才7人,全部专任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拥有“系统与控制”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山东省高校“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 2 个。
系统科学学科是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山东省一流学科、山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拥有“系统科学”博士后流动站,“系统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系统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并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科依托的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
机器人工程专业科研成果突出,科研定位明确,包含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无人系统、智能制造和基础研究五个研究方向。研究团队以院士、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专家、泰山学者领衔、海内外优秀青年博士为骨干。主办国际社会机器人SCI杂志,举办第十届社会机器人国际会议。
葛树志,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副主席,IEEE Fellow。
侯忠生,青岛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IEEE Fellow,中国自动化学会数据驱动控制学习与优化专业委员会主任
李小光 青岛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专家
陈春梅 青岛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专家
三、易拉宝内容
青岛大学自动化学院拥有“自动化”、“机器人工程”两个本科专业。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和校级品牌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是青岛大学重点建设的新工科专业之一。
自动化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自动化专业群项目。自动化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纳入《华盛顿协议》互认名单。
自动化学院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国际视野、组织沟通能力、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自动化、机器人工程领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成为在智能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与机器人等领域从事工业自动化、过程自动化、智能测控与网络、智能制造系统、高端装备、电力电子技术、机器人控制等方面的设计、开发、维护、管理和科研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自动化学院的办学思路:
2022年招生计划:
自动化专业,本科普通批,180人
机器人工程专业,本科普通批,90人
官方网址:http://zdh.qdu.edu.cn/
本科教学办公室:0532-85953667
学生工作办公室(团委):0532-85953064
党政办公室:0532-85953672(传真)